一段黑白心情,满纸笔墨情缘。“六朝松艺文笔丛”八种在案头整齐地叠成一摞,犹如陈年的古墨,厚实稳重,寂寞安闲。
这套丛书很有点墨味,无论是整体装帧的墨色应用,还是作者们笔下的岁月滋味,无不为在这些墨团团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神秘星空,文字在阡陌纵横中滋生出另一个世界,犹如暗夜
暂别了白日的喧嚣与热闹,夜似乎专为阅读而设。回到家,关上门,让我们将目光投注于内心,准备一次不需要机票的心灵航行。黝黑的封面犹如神秘的邀请,朱红印章镌刻着聚会的主题――各册的书名。我们的旅行也许只需要携带好奇心:打开黑色封面的邀请函,来看看他们是谁?他们是何等样人,有什么样的过往和经历?他们在读什么书?有什么样的感慨与领悟?
他们的文字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,犹如灯火次第点亮了一个个黑洞洞的窗口。他们阅读,写作,生活,是和我们阅读过同一本书的陌生人。他们曾经写过书法画过画下过海摆弄过显微镜进行过科学考察,现在干着编辑写着评论当着自由撰稿人总之都是文化人;曾在未名湖边徘徊追思大师的背影,在图书馆的海洋中饥渴地吮吸、沉迷,或是偷偷地走神;曾经苦苦地思索自我的生存责任和社会价值,“渐渐地也总想从现实的背后寻找起作用的核,也越发感到简单和无为反倒是更难达到的境界”。(宋文京《艺术不艺术》序)他们有快乐有悲哀也有困惑,纷纭复杂的书中岁月和交错参差的心情片段,在他们的笔墨下自有一番动人之处。他们是一群爱读书的人。
很难用统一的形容词来概括他们的风格,因为他们笔下的文字主题、风格、技法各异,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,丛书更显出参差百态地可爱来。都谈阅读之味,却有着不同的味道:
“古籍书库的窗户就汲收了这些光、色和馥郁。多种刊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,仿佛与时光同醉。投在书籍上的阳光慢慢收缩,由面而块,由块而线,由线而逝”(伍立杨《墨汁写因缘・藏书的气氛》)。这里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古雅深邃、静逸无边的书香氛围,有点艺术幻梦,有点书斋情调。在这种传统的阅读情怀中,岁月也显得格外多情,既不太慢,又不太急,既细心又冷静。安闲的阅读与写作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静观的喜悦。不管这些爱读书的人外表看似如何枯寂,生活如何单调,但当他们拿起笔墨却正是一种倾诉,一种自由地言说,展现内心丰富而精微的感受。“静观”才更能读懂“岁月”的真正品性。
而在另外的文字,另外的阅读方式中,生活似乎面目全非。手持着遥控器,打开影碟机,一个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开始PLAY了,这是DV时代的繁荣与狂欢。他们“盼望真正能够打破这种平淡与宁静,他们与他们所选择的艺术方式需要从真挚与袒露中吸纳力量,他们不需要混乱,但需要波澜,想获得一种摇荡得动人心魄的生活”(臧杰《艺术功课・灰暗的节日》)。这里开放着“有毒的花朵”,进行着“时尚谋杀”,年轻人过着“局促世界里的浪荡生活”(引号内为《艺术功课》中篇名),“日趋感到自己生存在角落里”的作者在阅读与观影生活中不断理解着现实,同时也对生活郑重提问:“这些究竟怎样影响了你,它究竟给过你怎样的感动”?“我们对待自己的生存责任何在?对待社会的责任又何在”?一个人生存状态的职业化,紧接而来的是生活细节的职业化,再下来,或许连自己的心灵感悟也职业化了。“难道仅仅是通过自己微末的职业,在参与社会?我们在世的负担,为何越来越游离于外围的生存,疏离于他者,越来越个人化了?”(臧杰《艺术功课》序)
读书不为闲情偶寄。阅读兴味与社会责任感不可偏废。写作源于一种倾诉,我们面临的并不是缺乏文字的时代,而是一个文字日趋泛滥的时代,当数量和技巧压倒一切的时候,写作就沦丧了,阅读也失去了意义。这样的问题,值得每一个阅读者和写作者认真思考。
不过阅读者的位置从未空缺过,总有这些爱书的人在岁月中保持阅读的姿态。时光如同飞箭,却是多情的留恋之矢,在逝若忘川的岁月中使我们保留了岁月的痕迹和青春的梦想。在这种由阅读而双倍的生活当中,青春如同一颗子弹,再一次击中胸膛。
这些杂览主义的读书人,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同,性格情趣不同,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“不求甚解,只求一时得之”的读书生活,更像是一些趣味的碎屑,一些散漫的功课。他们只是为了爱读书而读书,不慌不忙地读,非专业地读。他们的判断标准有时带着很大的同情,有时又非常严厉。有时安闲沉默得如同一个不起眼的墨点,有时则语词尖锐,内心躁动不安。这些冲突与转圜为每一个再次阅读的阅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。每一个阅读者同时也是作者,而作者本身也是阅读者,他们的笔墨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阅读轨迹,他们读了什么书?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?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情故事?生活受到了阅读怎样的影响?这一个个人生的断面,为我们拼贴出了一个真实的阅读者形象。
他们与我们何其地相似,仿佛是素未谋面的老朋友,最熟悉的陌生人。钟情于阅读的人大凡都有些经验和眼力,懂得辨识真诚与不真诚的距离,辨别作者是否在用技术来弥补自己的不真诚。写作不为幽花自赏,写作者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生活在坐拥书城的氛围里。阅读真正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能给你一点点亮光,一点点温暖,在一个风雨交加、故人不来的夜晚。这份失落已久的从容愉悦、安详宁静,可以使我们心平气和地读书、写作、沉思、看朝阳、望明月、独自徘徊,凝视白云舒展。
这种快乐属于过去,也许将属于未来,那么现在呢?
我很喜欢伍尔夫在《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》中所说的:
在最后审判日来临,那些征服者、大法官、政治家都来接受他们的奖赏――他们的冠冕、他们的桂冠、他们的雕刻在大理石上的永垂不朽的名字,这时当万能的上帝看见我们胳肢窝里夹着我们心爱的书本走过来了,他转过身,不无嫉妒地对圣彼得说:“看,这些人不用奖赏,我们在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好给他们。他们爱好读书”。
在我国文字中有着同样的表述,“墨汁因缘,艰于荣名利禄”(钱曾《述古堂藏书目》序),可知墨团团里自有宽广天地啊。
(六朝松艺文笔丛(共8册):《留恋之矢》薛原著;《艺术功课》臧杰著;《墨汁写因缘》伍立杨著;《与时光同醉》罗文华著;《艺术不艺术》宋文京著;《双倍的生活》逄金一著;《青春的子弹》张渝著;《人缘与书缘》董宁文著;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,152.00元?